丹麦新兴品牌文化机构Urgent.Agency创始人/
马德·吉斯塔加德 《由设计改变:从图片到行动》
大家早上好,感谢主持人跟我分享了一个小秘密,何教授之前也在丹麦哥本哈根的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很荣幸我们有这样的联系,非常感谢他刚才的介绍,也非常感谢田中一雄先生给我们的介绍,日本的经验也让我有很多的启发。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我所做的设计,今天我想更多地讨论从图片到行动的过程,现在世界日新月异,有更多新的问题和旧的问题急需解决。技术给了我们一些解决方案,同时也改变了一些原有的状态,有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现在我们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我来给大家提供一些我的案例。
我们的品牌是一个新兴品牌,一个文化机构,我们叫做Urgent.Agency。我们更多做的是一种承诺,因此我们指导思想是来自汉斯这位设计师——“问题就是设计背后的动机”,他说在设计中要一直存在危机感,设计的时候要有速度,需要有相对的信任感。我们是更多地关注人类情感和设计的公司,更多地关注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公司更倾向于文化设计公司,更多关注文化这一领域,如何更好地理解大家的情感和想法,所以我们构建文化可以创建所有的设计元素。现在我会聊一些建筑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我们现在所用的工具有哪些?这些工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设计思维等等,如何更多地把这些技术融入到设计当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案例,这是我们在丹麦的建筑,它是一个开放的建筑。我不太清楚大家有没有去过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有很多的工厂,哥本哈根有很多产品都已经进入到中国市场,比如丹麦的啤酒,但还有一部分的工厂有更多的空间留给我们可以进行设计,我们并不是做一些广告,而是希望能有一种社交的功能承载。如何将古老的工厂重新赋予生命?我们将很多绳子挂起来,它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可能之前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地方,但是将绳子挂起来之后这个地区就好像游乐场一样。我们希望可以将这种场合和人融合起来,激发人的感情。
这是丹麦的博物馆,丹麦现在有很多的博物馆,可能大家都不太知道博物馆里面到底是什么,想要呈现很多的古董就是博物馆的价值,我们希望把丹麦的设计遗产真正融入到大家当中。这个博物馆刚开始我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设计,我就去想是否可以先改变一下名字,然后就把它的身份认同进行改变,改变它的名字可以更好地改变它的形象,因此为它取名“设计丹麦”,它由此名声大噪。可能游客并不清楚这个博物馆,但是看到这个名字时会在谷歌进行搜索。
最重要的信息是能够让我们把更多的元素融合起来,将更多的想法和文化的向心力融合在一起。
接下来是我们路边站台的设计,这个“D”代表了丹麦的文化,我们希望把这个D变成不同的元素,我们希望改变砖的形状,希望这些设计是更加有趣的,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当然,我们知道有很多过程中的设计,要能够把设计联系到原来的社区当中,联系到博物馆之前的档案,我们去看之前写的是什么内容,如何与现在的设计联系起来。比如当时我们看到手工艺品不太喜欢,就想要将它与之联系起来,成为更好的设计。我们可以有丹麦式的设计,融合在自己的设计系统中,就像我一直在说灵活性系统性的设计,可以利用各种设计元素,把古老的设计方案融入到现在的设计系统当中。
我们设计的儿童之都,这个区域有乐高之城,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但是我觉得这个地区很无聊。这个城市有6万人,但是人们都不想住在这里,因为实在是太远了,因此我们要考虑如何能够让人对这个城市产生感情,设计出更加关注人文方面的配套设施。我们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希望找到它的潜力然后进行集成再进行测试,乐高乐园所在的地方看起来有很多绿色,但是这个小镇非常无聊,大概300万的游客到这个地区,但是却不会与乐高之城发生联系。
大家可以看到屏幕中的三角形,没有人会进入城市的中心,让人怀疑这个城市的品质在哪里,因为很少能找到体现他们品质的地方,我们会到这里亲身体验一下这个城市带来的感觉。当然我们还是觉得有一些潜在的潜力,就跟很多的儿童进行交谈,问他们在这里高不高兴,会不会邀请自己的朋友过来,以后是否还会居住在这里等问题,就像与客户沟通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孩子在这里玩耍,但是玩耍不仅是儿童的特权,对成人也是通用的,那意味着你很放松,学习也会非常有效率。
在这图标中我们要找到当地社区、政府、私营的部门,主要利益及相关方,我们要跟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关于我们做什么去进行改善。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线,通过公共的政策来吸引游客,引起公众的兴趣,大家就会愿意到这个线所划的区域里来。
首先需要有一个力度提高的过程,也意味着把大家联合起来,我们要重新设置绿地以及绿地和城市的关系。这里有乐高的部分,也有一些商业的部分。如果想塑造一个文化,必须要以时间为基础进行规划,在一个时间点内规划做什么,因为不可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全部事情做完。从草图可以看出,这是我们做的关于节日庆祝的活动,这就是乐高城市,我们自己并没有组装乐高城市,而是进行了计划然后就将房子搭起来了。
还有关于瑞士的大使,他大概在3年半以前去了丹麦,大使馆的人说准备关闭大使馆,在他就任的第一天我们见到了他。大使馆非常奇怪,没有一个房子办公,但又必须要有一个司机,还有行政管理人员,还要有两个秘书。他告诉我们他非常喜欢自行车,我们就和他谈论了两国的关系和自行车。既然没有大使馆,就可以做一个大使馆出来,他在每天下午2点就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大家和他进行交流。
大家可能会觉得大使馆设在咖啡厅特别奇怪,瑞士是一个特别民主的国家,他们在选举时还是很特别的投票选举。如果我在社交媒体上给大使点赞,你觉得这个行为怎么样?如果你既可以在网上申请签证,又能在社交网站上给大使点赞呢,由此我们做了一个APP出来,这个大使骑着自行车到咖啡厅里,他也可能会在街道上闲逛,通过这种方式他已经接触到了几千个人。
我们打造了一个开放大使馆的概念,并证明这个概念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体现了瑞士人生活的高品质。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开放的大使馆,而且要亲密地跟城市接触,我们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都去本地的咖啡馆也去到哥本哈根以外的城市,在丹麦一般都跟设计有关,瑞士也有非常历史悠久的设计的传统,我也希望两国的设计能够组合在一起。开放的大使馆也是我们对新世界的回应,因为在新时代里,我们需要跟不同的市民打交道,包括非盈利性的组织、智库、社会各界等,谢谢!
最后再讲一下我去年做的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因为它直击人的心灵。当时是单位的外交部给我们打电话,是否可以为瑞士的大使馆做设计,因此我们整个概念就是做了一个开放性的大使馆,如果是在一个安全的国家,在信任的基础上做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是在美国和以色列就没有办法实现。因此,我们回到了外交的初心。我们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我们跟宜家联合出版的,宜家在哥本哈根进行了很多创新,他们把自己称为“未来生活的事业史”,他们的主题是分享生活,我们都知道分享生活无处不在。历史上的一些观念现在通过共享的概念又复活了,我们怎样进行分享,一方面我们希望跟大家进行分享,一方面又希望有独处的空间,如果大家有兴趣就可以看看我们的杂志。谢谢大家!
全文视频回顾
* 本文及视频、图片版权归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组委会所有,严禁随意转载使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