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IDF 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

设计改变未来:设计事理学 ——“再”格式化的思维方式

日期:2019-10-04 12:01:05    来源:

在21世纪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设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之一。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而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在深入思考的同时与时俱进,用设计去引起社会的共鸣,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设计真正的“应用”,真正的引领美好的生活。


设计对中国来说,能使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我称它为人类的第三种智慧。我们说科学是第一智慧,艺术是第二智慧,科学跟艺术、设计这三者是博弈关系。科学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科技可以带来福祉也可以带来灾难,科技是被选择和组织的。艺术是追求彩虹,而设计是追求海平面的提升。

——柳冠中

 

11.png


设计的思维视角与其他创作的思维视角有所不同,但正如柳先生所说“做学问真正的要害不在学问里,在于学问之外的修养。”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嘉宾,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他就是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

 


柳冠中,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导,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兼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与战略重点:工业设计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课题组顾问,曾获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归国留学突出贡献奖章。提出了“方式设计说” 、“事理学”、“设计文化”、“共生美学” 、“系统设计思维方法”等重要的理论。著有《事理学纲要》等,主编《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等。


设计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品牌当中的品和牌的区别,这也是我们未来做文创,做品牌,做产品,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一点就是一定要将“品”做扎实才能走的长远。”


改革开放后,柳冠中是中国第一位工业设计领域留学西德的访问学者;1984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1985年,他在国内第一个提出“设计是生活方式”的概念;此外,他也是第一个登上世界设计界最高讲坛——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年会讲坛的中国人。同时,柳冠中身体力行,提出诸多超前理念推动工业设计发展。

 

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便提出了类似大数据的超前理念——“生活方式模型”;早于共享单车20年提出“最后一公里”——城市短途交通系统;早于“设计创客”20年提出“商港”早于“廉租房”15年提出建设“打工仔——城市弱势群体的移动住宅”。

 

2.png

▲柳冠中设计的未来移动住宅概念图,力图让年轻人摆脱房价的束缚,获得更多时间与空间的自由,激发更大的创造力。可见大设计解决社会大问题。


3.png

▲柳冠中设计的机场镶入式摆渡车,不但提高旅客舒适度、登机效率,更能帮助机场节省臃肿庞大的航站楼。某跨国航工业巨头曾经感叹,如果这样的设计能够早20年被发现并实施,将改变全球航空业格局。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路线的胜利,需要建设大批小型外国使领馆。柳冠中在做了现场调研后为23号使馆做室内设计时,实事求是地将灯具嵌隐于较低矮的顶棚内,保证了照明需求的装置,但习惯制造大型吊花灯的工厂却认为他的设计“不叫灯”。这件事使柳冠中突然醒悟:他设计的不是“灯”,而是“照明”!这使他开始思考事理学,明白设计的不是“物”,而是彼时彼地“外因”限制下“目标”的解决方案。

 

在柳冠中所设计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是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入手,而不是从“造物”入手,不是从“造型”、“美化”入手。设计是针对问题的探索、研究、验证、定位、优化、创新知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远重于“结果”。他鼓励设计师全面思考问题,指出“没有系统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的设计师”。在11月4日上午,柳冠中将会探讨设计的真正含义是“造物”还是“谋事”。


中国设计需要拥有中国方案

在路甬祥《论创新设计》一书中提到:“好设计不但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从供给侧重塑产业格局和生态,创造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设计创新的企业引领行业,设计创新的国家引领世界,设计创新引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在设计日益重要的今天,作为设计师,我们更需要做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才能够设计出改善人们生活的物品。

 

全球产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变化,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面临着发达家制造业高端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大数据时代的制造业将会如何?未来的国际战略布局和社会形态将对我国有什么启示?这都是中国工业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

 

4.png


柳教授反思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认为中国的工业设计必须要研究,便如高铁的引进和消化这一成功案例,要坚持以研究问题为先导,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用,有目的地去吸收精华,更好地发挥我国工业设计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高铁给中国人带来了交通方式的革命,它的意义绝对不只是一个造型问题,在他的坚持下,终于把中国高铁金奖争取来了。

 

 “制”还是“造”?在 “大数据时代”下的“制造业”该如何走,哪些关键才是中国设计的立足之本,在主题演讲中,柳冠中还将会洞察国情,把工业设计与国家战略、市场问题结合起来,探讨中国案例。

 
回归设计的本质,设计是使用而不是占有

柳冠中教授创立了“设计事理学”,主张设计的出发点是“事”,而结果是“物”,设计的目的不是提供一种造型,而是人类合理的、健康的生存方式。

 

5.png


比如杯子的花样很多,但其本质是解渴的工具,一个设计师在设计杯子时应该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更适合使用什么杯子,以及杯子如何象征人的身份和地位。柳冠中曾经举起自己的手机兴致勃勃地说,“我相信,再过几年,手机的概念就没有了,未来的手机可以戴在手上、挂在墙上,或者放大自己手面上的虚拟空间。这才是未来,这才是设计嘛!”


除了关心智能技术以外,柳冠中还向政府建议不仅要抓生产系统,还要做好服务系统和分享系统,鼓励人们“使用”物而非“占有”物,这与“分享经济”理念不谋而合。


就以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而言,可以从如下四句话中感受人们观念和追求的变化:“我们要的不是洗衣机,而是干净衣服”、“厨房不只有柴米油盐,还要有天伦之乐”、“我们要的不是房子而是家”、“飞向未来”。实事求是以人为本,这是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设计首先要探索不同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设计的目标不仅是人类感觉器官能感知的“物”,而应是人类需要技术、工具的目的,即衣、食、住、行、用、交流等生存的真正需求,这是设计永恒的初心。

 

柳冠中坚信只要实事求是研究中国人自己的需求,寻求整体系统的解决方案,就能创造出“新物种”,并有可能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甚至超越他们。他在2010年发起成立了“设计战略和原型创新研究所”,由于工业设计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局,一定要有顶层的战略设计。

 

6.png


柳冠中与他的团队设计的COOKBAR方案,这个方案是在小区里设计一个公用的厨房空间,各家买了材料去加工分享,小区里或者是亲朋好友的聚会都可以到此举行,第一次用一种服务系统解决吃饭问题,等于大厨省掉了,每一个人都是大厨,而且刷碗也不用管了,大家还可以一起交流“厨艺”,分享“妈妈做的味道”,以传承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个很有人情味的方案令不少客户觉得耳目一新,也真切的体现了柳冠中对于设计坚持解决实际问题所做出的务实创新。


“设计不能光靠想,还是得做事!”


所有的设计应立足于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我们只有站在“物”之外,才能发现设计本质,真正的解决问题。


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柳冠中还将探讨设计事理学方法论中他对“共享型产业创新”和“分享式服务型的社会设计”的理解以及回归设计初心——中国“实事求是”的“设计之道”,探讨践行“中国方案”的设计责任,提升对设计本质的自我认知。


......


SZIDF|2019全球设计价值峰会

柳冠中将讲述设计的“再”格式化思维方式

共同探讨我们国家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以改变未来的方式

去发现设计的本质


↓↓↓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抢「全球设计价值峰会」早鸟票


10.png


/


感受最强头脑风暴,与设计领袖共同思辨


- End -



媒体合作请邮件:kelly@szida.org

转载权限请微信:vanish9085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



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