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IDF 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

“马扎”也能玩出新花样? | Henny van Nistelrooy对话2021全球设计价值峰会

日期:2021-11-29 09:49:33    来源:

图片


提起“马扎”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对于这件再普通不过的中国“传统家具”来说,我们的印象好像停留在老北京爷爷奶奶拎着马扎拿着个扇子,或晃晃悠悠的走在大街小巷,亦或是坐在院门墙角乘凉打牌聊家长里短。


这么一把不起眼的“小板凳”,却是作为老北京胡同社区和中国最为传统的生活家私,代表了一种文化态度:悠哉闲适,却又最为质朴。


而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以为的马扎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1.jpg


这样的?


2.jpg


有一位荷兰籍的“老外”,却将“马扎”玩出了新花样,再也不是只有大爷们关心的市集商品,改写了我们对马扎的印象。



在设计中,我们渴望与人建立联系。
而文化,恰恰是可以与人关联的元素。


在现如今消费时代的快速变革快速迭代下,新媒体、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来自荷兰的设计师Henny van Nistelrooy用国际化视角和设计方法,立足于东西方化的交汇点,将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引导这一个全新的当代设计视角。



3.png



4.jpg

Henny van Nistelrooy(亨尼·范尼斯特鲁伊)


Henny van Nistelrooy(亨尼·范尼斯特鲁伊)成长于荷兰,产品设计系毕业后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并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Studio HVN,致力于产品和室内设计。


伦敦不仅见证了Henny的设计师职业生涯的起步,也是他和中国文化开始融合碰撞萌芽的开始,因一次中国之旅,被中国文化所吸引的Henny在2012年正式将Studio HVN搬到了中国北京。特殊的个人文化经历也切实地反映在了Henny的创作之中,荷兰严谨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伦敦的创意,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制作工艺都成为了Henny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传统文化和工艺是他无尽的灵感来源,异国生活“打通”了他原本欧洲的文化背景,并开启了他设计的全新灵感。



5.jpg

Henny的马扎作品


北京胡同儿,对于Henny而言,就是一座民俗风情博物馆,只有身处在其中才能感受充满人情味的街坊文化。对马扎这一风靡老北京胡同的物件儿,Henny进行了另一番演绎,他将马扎与从彝族服饰中获取的高饱和度灵感颜色相融合,手工编织出老北京的影子。


其实马扎和年轻人的生活好像没有交集,但是经过这样一番处理,终于撕掉了土的标签,年轻人的目光就无法不注意到胡同中的这件潮品。

别具一格的网红Ma Zha,这个家家户户随处可见的传统家具经他之手完全改头换面,功能性与趣味性十足。Henny好像能洞穿马扎的宿命一样,在不改变它本身实用性的同时,一改外观的陈旧,用明艳跳跃的色彩织物和美观的支撑框架改写了马扎的“人生”。


6.jpg

7.jpg

Henny的马扎作品


“当人们看到Ma Zha时,他们都会认出它,他们也知道它带来了回忆。每当我与人谈论它时,他们总是有共同的故事。我认为这是文化在设计中如何重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8年,Henny正式成立了原创家居定制品牌 “Noord” 。


Noord这个名字也是颇有寓意,这个单词在荷兰语中是“北“的意思,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来照亮中国传统的文化,以此来致敬一见钟情的北京。



从当地获得的灵感是非常独特的。


Henny认为,设计中文化的价值非常重要,是因为文化当中有很多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用来创造新的事物。所以在创造新事物时,可以将这些元素应用其中,带来一种文化感。


汉服,承载了华夏染织绣传统工艺美学,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之中。Henny认为这种样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整个亚洲都非常具有辨识度。他自忖不该让汉服止步于文化符号,于是将汉服文化与精神与当代产品融合,渗透进大众生活。他使用这个灵感来包装家居,来考虑如何以此来制作一个沙发,进而创造了一系列的汉服沙发


8.jpg


9.jpg

汉服沙发


Henny立足于东西方化的交汇点,用一个个不同的设计项目传递出他对文化的理解。" 好的设计是恰切的设计,也就是顺应时代的需求。从中国传统中汲取营养,进行现代形式的转化,将传统的东方神韵,用抽象简约的形式表达,似与不似之间的游走,使审美意蕴更加丰富。"



10.png



好设计的问世是有代价的,
人力物力也好,时间精力也罢


蓝靛餐瓷,它的灵感来自于扎染中对靛的运用。Henny参考了蓝靛染布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扎染,布的晾晒过程就是瓷器图案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同时,色彩又参考了中国传统青花瓷颜色设计,蓝色的飘带跳动于器皿之上,又像被精心挂在碗边一样。


11.jpg


12.jpg

蓝靛系列餐瓷


然而看似好像是很简单的线条,但是这套餐具历经8个月多才问世。光研发和打样,就花了4个月的时间。

13.jpg

第三次打样的结果


Henny想要突出蓝色彩带中自然的色彩过渡及干净清晰的图案,通过一次次打样实验,经历颜色过渡缺乏立体感、彩边色彩不均、基础器型和瓷质不符合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和瓶颈之后,在中国骨瓷之乡-唐山,选择到了器型现代、瓷质细腻的材质,最终经过打样,得到了满意的成品。


Henny将始终珍视着本土文化,并致力于把他们运用在现代设计中与本土生活相结合。他希望每一个设计的产品都会是一个以优雅、效率和技艺所成就的极致概念设计的成果。

San D是Henny为米兰奢侈地毯品牌Illulian 设计的全新地毯。

14.jpg

San D

San D 的概念来源于中文中对三维的解释。其中“San”意义为3,意指看似相互重叠的三层地毯。“D”代表维度,通过地毯表面的色彩渐变来强调达到三维的立体效果,创造出一种深度的视觉错觉。当“D”读作“Di”时,它在汉语中也表示“地板”和“地毯”。San D的设计则巧妙的运用了如何在二维画面上展现三维的立体形态,通过多层地毯融合叠加,通过微妙的颜色渐变达到三维的立体效果,色调变换由亮至暗,并行成图像融合于地毯之中。

15.jpg

16.jpg
San D 地毯细节

精巧的细节设计则可见于对边穗的处理上,通常情况下边穗是作为地毯外边的收边方式。在Henny的设计中边穗则被用于地毯的内轮廓处,重叠在打结绒线之上,以衬托出地毯层层交错的概念。

设计的价值则体现在付诸它之上的文化价值,这个价值的完成涉及了诸多因素,唯有通过不断的测试、改进,与使用者之间产生互动,才能凸显设计最真实的价值。


17.png




在Henny的意识形态里是更加国际化的设计理念,而他的作品里,又暗藏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的影子,这看似有些相悖,却在Henny的身上显得毫不违和。


因受教育学科综合性、广范围研究的影响,Henny并没有局限于产品设计。在他看来,比起具象的能够真切触摸的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更像是一种闭合的收缩,需要多维度思考人与物、空间与时间、行为与环境等多重交点。而产品设计师的身份,则让他更加清楚这之间的比例与关系,进行设计的多角度协同。来到中国后,在其参与的众多空间设计项目中,他始终小心拿捏着其中的分寸,让那些当代空间既带有强烈的当代国际化的气息,又不失本土文化的内核。

2020年,Henny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长征空间画廊的二期改造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如何把画廊的历史身份联系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中,如何在一个已经建成的画廊里创造新的个性。


18.jpg

北京798艺术区长征空间画廊


19.jpg

Henny为长征空间进行的空间改造


为展示出原有建筑的美感,尊重这座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风格特色,Henny重新设计了更加适用于画廊的空间。画廊的外立面设计延续了已有结构,在外窗颜色选择上也是更加突出本身结构所自带的绿色特点,使整个美术馆充满生机,用当代设计语言赋予其生机和活力,感受多重空间体验。


Henny在强调其原有美学的特质和活力的同时,又保证了美术馆的质感,平衡艺术、设计与客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更是站在这座建筑的未来去考虑它所能发挥的更多可能性,通过历史、艺术、文化与设计,最终为大众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空间。


20.jpg

21.jpg
北京长征空间画廊改造设计

这位来自荷兰的设计师无疑是热爱中国的,尤其对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气质情有所钟。这些年,Henny凭靠对设计饱有的一贯热忱,穿梭于东方与西方、国际与本土、传统与现代、设计与商业之间,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演绎着“Henny式的平衡”。


2021SZIDF全球设计价值峰会邀请到Studio HVN设计事务所&北欧家居品牌Noord创始合伙人Henny van Nistelrooy(亨尼·范尼斯特鲁伊),他将以现代设计视角讲述如何将文艺思潮、历史政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个人修养等不同文化进行设计处理,将艺术与技术结合,让设计和文化共振,用文化链接本土与国际,通过设计见证反映当下社会、科技、技术的进步,更好地推动着文化的前进。



SZIDF | 2021全球设计价值峰会
12月2日  下午 17:00
聆听Henny van Nistelrooy为我们阐释
如何用文化诠释设计语言
如何在日常中出发不同的记忆与情绪
通过设计
创造与人的联结

-

22.jpg


23.jpg

↑↑↑
扫描小程序码进行观展预登记峰会购票


-END-


24.jpg